1. 他帶了我到殿堂,量了挨牆柱子:這邊的厚六肘,那邊的也厚六肘:這是挨牆柱子[註]傳統作「是帳棚」的厚度。
2. 門道兒的進口處是寬十肘;進口處的側面牆是這邊五肘,那邊五肘;他量了殿堂是長四十肘,寬二十肘。
3. 他進了內殿,量了進口的挨牆柱子,各厚二肘;進口是寬六肘;進口的側面牆[註]傳統作「進口的寬」。今仿七十子譯之各寬七肘。
4. 他量了內殿是長二十肘,寬二十肘,在殿堂前面。他對我說:這就是至聖所。
5. 他又量了殿的牆,厚六肘;三面繞著殿的每一間廂房各寬四肘。
6. 廂房是廂房疊上廂房的:有三層,每層排列三十[註]傳統作「有三十三」。今仿敘利亞譯本譯之。參七十子及他古米譯本間。在房子的牆上、就是在三面繞著殿的廂房的牆上有坎子[註]有坎子 - 傳統作「它們進入」。今仿七十子譯之。參王上六6,以作為支座,免得以殿的牆為支座。
7. 廂樓房三面繞著殿越高越寬;因為有繞殿的臺階三面繞著殿越上越高;因此廂樓房的寬度繼續往上增加;故此人從下層經由中層以至上層[註]本節殘缺,意難確定 。
8. 我又看見殿有高月臺三面繞著;廂樓房的根基、高足一竿,就是六大肘。
9. 屬於廂樓房的外牆、厚五肘;屬殿的廂樓房剩下的曠地也寬五肘[註]仿敘利亞譯本加上的。
11. 廂樓房的出入口是向著曠地的:一個出入口向著北路,一個出入口向南;那三面繞著的曠地、寬五肘。
12. 面對著隔開地、在西路那面的建築物、寬七十肘,長九十肘;那建築物四圍的牆厚五肘。
13. 這樣、他量了殿,長一百肘;又量了隔開地,量了那建築物和它的牆,共長一百肘;
15. 他量了隔開地後面的建築物:又量了建築物這邊和那邊的遊廊[註]意難確定。或譯「牆」,連那建築物共長一百肘。殿堂和內殿與其外「門廊」[註]殿堂和內殿與其外「門廊」 - 傳統作「內殿堂和院子的門廊」。今仿七十子譯之
16. 都有鑲蓋著[註]傳統16節頭一個字作「複數的門檻」。今仿七十子譯之;在其三層每層門檻相對的地方、都有窗櫺、是內寬外窄、有格子的[註]有格子的 - 意難確定。今仿七十子譯之都是沙赫木的:從地上到窗櫺,(窗櫺是嵌蓋著的),
17. 直到進口以上,到內殿以至外面;又在內殿以及外面所有的牆壁四處都有刻像[註]傳統作「尺寸」
18. 雕製成了基路伯和棕樹;一個基路伯與一個基路伯之間就有一棵棕樹;每個基路伯都有兩副臉面;
19. 這邊有人的臉面向著棕樹,那邊有少壯獅子的臉面向著棕樹;殿裏四處都是這樣雕製的。
20. 從地面直到進口以上都有基路伯和棕樹雕製在[註]「在」字傳統作「和」字。今仿25節譯之[註]此處有「殿堂的」一詞。今畧之牆上。
21. 殿堂的進口是四方[註]傳統作「殿堂、門柱、四方」。今仿七十子譯之的。聖所前面有狀似
22. 木壇的形狀,高三肘,長二肘,寬二肘[註]仿七十子加上的;壇角、壇座[註]「座」字傳統作「長」字。今仿七十子譯之與其四旁都是木頭的。他對我說:『這就是永恆主面前的桌子。』
24. 那兩個門各有雙扇:雙扇能移動摺疊:這一個門有兩扇,那一個門也有兩扇。
25. 在這些上頭、在殿堂的門扇上、都雕製著基路伯和棕樹,像牆上所雕製的一樣;在門廊前面、就是在外頭、有木頭的飛簷[註]末一詞語意難確定。
26. 門廊的側面牆這邊和那邊都有基路伯[註]基路伯 - 傳統作「內寬外窄的窗櫺」和棕樹。[註]此處有「殿的廂樓房和飛簷」等語。今畧之